普及运动救护知识 筑牢健康安全屏障
——体育与健康学院联合遵医二附院急诊科开展教职工生急救技能培训
为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提升师生应急救护能力,筑牢校园健康安全防线,近日,遵义医科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联合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共同举办了以“普及运动救护知识,筑牢健康安全屏障”为主题的急救技能培训活动。本次活动吸引了学院师生及后勤保障人员近百人参与,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系统普及了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及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等关键急救技能。

一、创伤急救,止血包扎技能实战化演练
第一环节由急诊科贺小佳医生带领师生学习止血包扎技术。针对运动损伤、意外创伤等常见场景,贺小佳演示了环形包扎、螺旋包扎、三角巾固定等多种方法,并重点讲解了不同部位出血的应对策略。这些技能不仅能保护自己,关键时刻还能帮助他人。

二、科技助力,AED操作普及化教学
随着AED在公共场所的逐步普及,掌握其使用方法成为急救能力的重要一环。急诊科宋洋通过实物讲解,介绍了AED的工作原理、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参训人员在专业指导下进行了模拟设备操作演练,熟悉了“开机—贴片—分析—除颤”的全过程。宋洋强调:“AED是‘救命神器’,但只有人人敢用、会用,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

三、专业赋能,守护生命“黄金四分钟”
第三个内容培训为心肺复苏(CPR)技能教学,由遵医二附院急诊科陈杰医生主讲。陈杰通过真实案例切入,强调了心肺复苏在心脏骤停急救中的重要性,并详细讲解了胸外按压的深度、频率以及人工呼吸的规范操作。在模拟人实操环节,师生们分组练习,陈杰及团队逐一指导纠错,确保每位参与者掌握“黄金四分钟”内的关键施救步骤。

遵义医科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汪伟在总结中表示,此次培训是学院践行“体医融合”理念、服务健康校园建设的重要举措。未来学院将持续联合医疗单位,开展常态化急救教育,推动急救知识进课堂、进社团、进赛事,全面提升师生健康素养与应急处置能力,为校园安全和社会公共健康贡献力量。
此次培训通过“理论+实操”的模式,有效提升了师生急救技能水平,进一步营造了“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校园氛围,为构建平安校园、健康社会注入了新动能。
(撰稿:孙贺,摄影:郑攀 ,一审:黄涛 ,二审:唐溢,三审: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