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医科大学体育硕士点简介
一、学位点介绍
遵义医科大学体育硕士点于2024年获批,自2025年开始招生。共设置运动防护与康复,社会体育指导两个领域。其中运动防护与康复设置运动防护、肌骨康复、康复体能训练3个方向;社会体育指导设置山地户外运动、运动与健康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与健康3个方向。立足西部,面向全国,全面落实“体医融合”,着重提升专业理论功底、学科交叉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以培养“重人文、厚基础、强实践、高素质”的应用型体育人才为核心,为西部培养一批有情怀、有技能、善管理的高素质健康和体育、医疗卫生事业综合人才,为实现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目标服务。
二、师资力量
学院目前现有专任教师30人,45岁以下占比66.67%,博士10人,其中教育学门类博士9人(体育学博士占比44.44%),正高级职称7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占比76.67%,省级教学名师1人,国际级裁判2人,国家一级以上裁判员总计9人。硕士生导师10人,均担任国内、省内重要学术兼职。
三、科学研究
围绕体医融合与健康促进,我校体育学科组建了科研团队,在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上均取得优异成绩,近5年发表SCI、中文核心等高水平论文29篇,主持或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其中教改项目6项,出版学术著作7部,到账总经费80.2万,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应用性成果5份,在研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8项,带领学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获得国家级大创2项,指导体育学生在医学类TOP期刊上发表文章。
四、实践基地
围绕运动防护与健康促进、山地户外运动,我校与贵州省山地户外运动中心、贵州省体育工作大队、四川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医院、遵义市教育体育局、贵州拓路士旅游文化公司等12个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签订了合作协议,加强校企及体育行政部门的合作,在高水平运动队保障、山地户外实习实训、体育健身指导与体育活动组织管理、社会健康服务等方面进行产学研融合。
五、培养方向
运动防护与康复领域致力培养运动防护、肌骨康复、康复体能训练专业人才,学生主要学习体育与医学相融合课程,具备扎实的运动科学和康复医学知识,掌握现代运动康复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将运动康复相关知识与理论应用于运动员伤病防护,社会大众疾病康复,培养研究生利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解决运动康复实际问题的能力。
社会体育指导领域致力于培养山地户外运动、运动与健康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与健康人才,学生主要学习健身指导理论与实践、大众体质与健康以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技能,研究运用体医融合相关知识、民族体育文化应用于大众体质健康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培养研究生利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解决社会体育实际问题的能力。